基坑監測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
作者:網站管理員
來源:本站原創
日期:2020/11/12 11:53:23
點擊:1304
屬于:公司新聞
基坑監測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
深基坑工程支護施工過程中常常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對策主要有以下幾種:
常見質量問題一:位移
支護結構向基坑內側產生位移,從而導致樁后地面沉降和附近房屋裂縫,邊坡出現滑移、失去穩定。
基坑監測
預防措施:
1、支護結構擋土樁截面及入土深度應嚴格計算,防止漏算樁頂地面堆土、行駛機械、運輸車輛、堆放材料等附加荷載;
2、灌注樁與阻水旋噴樁間必須嚴密結合,使之形成封閉止水幕,阻止樁后土壤在動水壓力作用下大量流入基坑;
3、基坑開挖前應將整個支護系統包括土層錨桿、樁頂圈梁等施工完成,擋土樁應達到強度,以保證支護結構強度和整體剛度,減少變形;
4、錨桿施工必須保證錨桿能深入到可靠錨固層內;
5、施工時,應加強管理,避免在支護結構上大量堆載、停放挖土機械及運輸汽車;
6、基坑開挖前應進行降水,以減少樁側土壓力和水流入基坑,使樁產生位移;
7、當經監測出現位移時,應在位移較大部位卸荷和補樁,或在該部位進行水泥壓漿加固土層。
常見質量問題二:管涌及流砂
基坑開挖時,基坑底部的土產生流動,隨地下水流一起從坑底或四周涌入基坑,引起周圍地面沉陷,建筑物裂縫。
基坑流砂
預防措施:
1、施工前應加強地質勘察,探明土質情況;
2、擋土樁宜穿透基坑底部粉細砂層;
3、當擋土樁間存在間隙,應在背面設旋噴止水樁擋水,避免出現流水缺口,造成水土流失,涌入基坑;
4、樁嵌入基坑底深度應經計算確定,應使土顆粒的浸水密度大于樁側上滲動水壓力;
5、止水樁設計應使其與擋土樁相切,保持緊密結合,以提高支護剛度和起到帷幕墻的作用;
6、施工中應先采用井點或深井對基坑進行有效降水;
7、大型機械行駛及機械開挖應防止損壞給、排水管道,發現破裂應及時修復。
常見質量問題三:塌方
基坑開挖中支護結構失效,邊坡局部大面積失穩塌方。
基坑塌方
預防措施:
1、擋土樁設計應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并用頂部圈梁連成整體;
2、土層錨桿應深入到堅實土層內,并灌漿密實;
3、擋土樁應有足夠入土深度,并嵌入到堅實土層內,保證支護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4、基坑開挖前應先采用有效降水方法,將地下水降低到開挖基底0.5米以下;
5、應防止隨挖隨支護,特別要按設計規定程序施工,不得隨意改動支護結構的受力狀態或在支護結構上隨意增加支護設計未考慮的大量施工荷載。
對重要的基坑工程應進行必要的監測,監測內容有:
1、支護結構的變形;
2、基坑周邊的地面變形;
3、鄰近工程和地下設施的變形;
4、地下水位;
5、滲漏、冒水、沖刷、管涌等情況。
基坑支護驗收時應具備下列資料:
1. 施工記錄和竣工圖;
2. 邊坡工程與周圍建筑物位置關系圖;
3. 原材料出廠合格證、復驗報告;
4. 混凝土強度試驗報告,砂漿試塊抗壓強度試驗報告;
5. 錨桿抗拔試驗報告;
6. 邊坡和周圍建筑物變形監測報告;
7. 設計變更通知、重大問題處理文件和技術洽商記錄。